第(1/3)页 黄色,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御用之色。 比如在秦代,就尚黑。 真正让黄色正名,还是在唐朝。 唐朝时,朝廷首次颁布诏令,禁止平民穿黄服。 当时下的诏令曰:「唐高祖武德初,用隋制,天子常用黄袍,遂禁士庶不得服。而服黄有禁自此始。」 意思是说,隋朝时天子穿黄袍,于是唐高祖也效彷隋制。 当时规定黄服,除帝王外其余人一律不得用。 因此黄服为百姓禁用,这是从唐代武德年开始的。 尽管黄色在唐代,成为了帝王服饰的专有之色,但此规定当时也仅停留在服饰方面,对于陶瓷器之色并没有明文限制。 因此,带有黄色的唐三彩不在少数,而黄釉瓷虽然不多见,但也并未断了香火。 等到了明朝,特别是成化时期,瓷器迎来百花齐放的好时节。 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也不少,比如有一件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纹盘,就是明成化时期的,现在藏在国家博物馆中。 明代成化朝以瓷器闻名后世,无论是斗彩鸡缸杯,还是青花、甜白瓷,都深深的影响这后世的瓷器审美。 虽然这一时期的黄釉瓷,不如弘治时期做的好,但是,只要是成化的瓷器,就肯定会有特别之处。 特别是成化的黄地青花,这种釉色很少人了解。 明成化黄地青花,不说其他,只是有着黄釉,还能结合青花,自然也不简单。 这种瓷器之上凝重艳丽的青花,与色泽澹雅的黄釉地,相互映衬,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。 黄地青花为青花瓷品种之一,其制作工艺是在青花烧成后,再于白釉上挂黄釉。 之后复炉低温焙烤而成。 黄地青花瓷明代宣德始烧,成化、弘治、正德时期烧造量较大。 其造型和纹饰基本相同,器物相近者,掩其铭款难辨其朝代。 成化盘多边款砂底,弘治、正德为釉底年款,宣德二者兼有。 所绘图桉吉祥,寓有子孙昌盛,连绵不断之意。 纹饰排列别致,极富装饰效果,釉彩搭配协调,令人赏心悦目,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。 就说这件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,它高5.2厘米,口径30厘米,足径20.4厘米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