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明孝宗思及此,才放弃了这个决定。 弘治朝的御窑厂,主要还是为祭祀大典烧制瓷器。 根据洪武年间所定的《大明会典》,祭祀所用的瓷器分为红、黄、白、青四种颜色。 明孝宗下令御窑厂,放弃其他五花八门的瓷器品种,专心烧制单色瓷器。 也便是因为如此,弘治时期的黄釉瓷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。 也是因此,这才有了娇黄欲滴,历朝最盛! 弘治时期的黄釉瓷是历代官窑黄瓷之首,后来历朝历代都难以超越。 到了正德年间,黄釉瓷的颜色逐渐变深,后来历朝历代都达不到弘治年间的水准。 因为弘治年间娇黄瓷的成功太过意外,民间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。 这个传说解释了为何在弘治年间,单单是黄色的瓷器烧出了飞跃。 原来当年张皇后和明孝宗亢俪情深,张皇后是一位贤良的一国之母,但她的兄弟仗着妹妹的身份嚣张跋扈。 明孝宗一生只取了一个皇后,和她一直像百姓一样生活着。 他不想让大舅子的事情,伤了夫妻和气,也不想这个蛀虫继续危害朝堂,伤害百姓。 于是他便想了个法子,提点了这位大舅子。 一日,明孝宗邀请张皇后的娘家人一同吃饭,正吃在兴头上,督窑官送上了最新烧制的祭祀瓷器。 明孝宗拿起黄色瓷器问道:“这是什么瓷?” 督窑官道:“这是浇黄釉。” 明孝宗若有所指地看了看宾客席,状似漫不经心道:“浇黄浇黄,骄横必黄(亡)。” 此话一处,众人皆知明孝宗是在敲打大舅子,皆不敢吭声。 明孝宗又道:“颜色虽好,也要用心掌握火候。” 众人脸色不佳,唯有督窑官十分认真地记下了明孝宗的话。 回去之后仔细琢磨,想来明孝宗对娇黄瓷十分满意。 御窑厂工匠们从未见明孝宗对瓷器这么感兴趣,就对黄釉瓷的烧制更是用心。 所以,就算在这位从来不重视,甚至是有点多打压御窑厂的皇帝,居然在他的这一朝,出现了这种可以名传千古的名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