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十分悲催皇二代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强如汉,也是外戚当家作主;

    大唐的玄武门之变,北宋的烛影斧声;

    蒙元帝国如若不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雄才大略、深明大义、甘愿自我牺牲,蒙元帝国正值国运大好之时,估计也会消耗得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这一切都已是过去,如今,落到朱允炆身上,就是靖难之役了。

    建文帝从登基开始,可以说,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作为皇帝的余生。

    从一开始,他就知道跟他叔必有一战。

    可他身边呢?回首一望,会打仗的,都被他爷爷很贴心的弄挂了,悲催……

    不管是之前与老朱的面谈、还是削藩,都没有把握好时机。

    对于政治局势未稳之帝国,二任帝皇是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的公子哥,注定是要经历大动荡的。

    靖难之后,建文失踪。

    是以,终建文一朝,基本没有任何心思,放在官窑瓷器的生产这一块。

    所以,目前发现的建文官瓷,大部分仍有争议,且皆无落款,难以考证。

    还有在永乐即位之后,对建文朝的一切进行地毯式地毁尸灭迹。

    这无疑也是让本就数量稀少的建文官瓷,雪上加霜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建文对于国家的生产建设,还是有一定的建树。

    他废除了老朱时代的一些残酷高压政策,以宽仁治天下,轻徭薄赋,一时政通人和,国库随之充盈。

    然而这一切,都是便宜了他四叔!

    至于现在流传的建文帝那么多昏招,肯定不全是事实。

    现在看看明史就知道了,满清把明代的皇帝,一个个都黑出翔了!

    所以朱棣为了表明自己得位很正,自然是极力贬低建文帝。

    当然,建文帝肯定也不是什么明君,要不然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推翻了。

    就说清代的康熙,十来岁就弄翻了鳌拜,这就算不是英明神武,也是少年多智。

    /75/75384/31820783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