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汉末,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。 画中的诸葛亮头系软巾、身穿长袍,盘膝坐在苍松之下,书童双手捧书匧站立一旁,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。 画面的另一侧,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。 树下刘备戴交脚幞头,着长袍,躬身拜谒。 关羽和张飞在一边窃窃私语,画中把诸葛亮的高逸潇洒、刘备的求才若渴,以及关、张二人焦急烦躁的神情体现得淋漓尽致,展现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技艺。 元末明初英雄故事,“三顾茅庐”最是深入人心。 把这个故事搬到青花罐上,传递了朴素的价值观,忠、义,再加上智慧。 英雄不都是悲壮美,也有阴柔美。 霓虹出光美术馆藏的“昭君出塞图”大罐,就让人们看到英雄的另一面。 此罐盖为荷叶形,有荷叶叶脉,有钮。 罐口沿装饰海水波涛纹,肩部有缠枝莲纹一周,胫部为变形莲瓣纹。 故事讲述的是女英雄,王昭君出塞的故事。 此罐把忧郁美,彰显到了极致。 主人公和两名侍女,绾高髻,着美服。 还有两组六名男子,其中一人手里托着“海东青”(一种北方的鸟),有研究者说那人是昭君和亲的丈夫。 山石嶙峋,质感甚强。 松竹尤其画得好,似完全出自元末一流文人书画家之手。 画面的高潮,是昭君手里的琵琶了——它定格在画面的核心位置。 作为剧情最重要的道具,似乎在表达主角王昭君的情绪:“一去心知更不归,可怜着尽汉宫衣”“千载琵琶作胡语”。 以安静著称的苏麻离青,把人物的内心情绪描摹得入瓷三分。 透过安静的东方蓝,我们似乎听到一个女子,毅然决然,面朝故土,“奴去也……” 此外,现藏霓虹万野美术馆的“百花亭图”大罐,现藏丑国波士顿博物馆的“尉迟恭单骑救主图”大罐,现藏霓虹安宅美术馆的“周亚夫细柳营图”大罐,都是英雄人物题材。 八大罐以外,绘画英雄人物故事的元青花大器也有不少十分有名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