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海外竞求鸣远碟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杯中人形象征着执行酒令的人,斟酒时依据人形面对的方向决定饮酒者。

    还有,胡建省博物院也收藏了一件特殊的酒令杯,那是一件明代德化窑八棱形酒令杯。

    它融艺术、科技和实用为一体,造型之优美、设计之巧妙不仅是实用的酒具,也是精致的工艺品。

    该杯高3.8厘米,口径7.8厘米,呈八棱形,杯内底有一直立的瓷塑老翁,双目微合,敞袍袒腹。

    凋塑线条简练,衣衫袍带,寥寥几笔,栩栩如生。

    这是一件“公道杯”,这个陈文哲刚做了不少,现在做起来自然熟悉。

    它虽然是一件公道杯,但也是一件酒令杯。

    清代俞敦培的《酒令众钞》记载了贵族士大夫饮宴中的各种酒令,明清二代尤为盛行,输者罚饮一至数杯,为避免杯中酒多酒少之嫌,平心杯应运而生。

    该八棱形酒令杯系传世品,唯一有从胎釉形制来判断年代、产地。

    明代德化窑的瓷土碾磨极细,漂洗甚净。

    瓷土含氧化硅等较高,烧成后胎体致密细腻,透光度好,质感如玉,滑而不腻,润而不淫。

    因而德化窑釉色与同时期其他瓷窑迥然不同,色质光润,于光线下微微泛红。

    这里就是先前提到过的,效果类似麻仓土的特性。

    这种呈色,在史籍中亦有记载。

    如《胡建通志》、《闽产录异》云:“皆白瓷器,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,尊�瓶盘,皆精致古雅,其色洁白,体现出粉红,至今其价翔矣。”

    八棱形酒令杯的釉色、形制符合上述特征,当为明代德化窑精工之作。

    从八棱形酒令杯分析,明代德化窑器物制作工艺十分考究。

    器物造型厚实丰满,装饰部分讲究民间艺术的粗犷手法,堆贴、捏塑等部位的接口处过渡流畅。

    胎体细腻,胎质坚硬,这是德化窑明代中低温材料配方所独有的瓷质特征。

    釉层均匀,釉面莹厚,玻璃相好,釉色洁白光亮,透光折射犹如油脂,这种滋润油脂感是釉面所独有的特征。

    采用各类匣钵烧造器物,普遍运用支烧即正烧方法,器物足底有匣钵砂的痕迹。

    到了清代,制作茶壶茶杯的大师,可是除了好几个。

    像是陈鸣远大师,本名远,号鹤峰,又号石霞山人,壶隐,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。

    他出生于紫砂世家,所制茶具、雅玩达数十种,无不精美绝伦。
    第(2/3)页